「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返校》男主角「魏仲廷」在片终时如是说。 然而,这部电影却充斥着对历史的篡改,对记忆的编造。 1950年代,国民党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台湾实行白色恐怖,首要的打击对象是「共匪… | 继续阅读
影评
《凛冬烈火》对事实的无情嘲讽
《国际》按:本文译自美国自由派政论杂志《国家》(The Nation)在2016年2月18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作者列夫·戈林金(Lev Golinkin)是美国作家和评论员,生于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 | 继续阅读
简评电影《斯大林之死》 超级英雄童话的黑色版本
近日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The Death of Stalin》,以戏谑的手法讲述斯大林死后苏共高层的权力斗争。拍摄这部电影的,是位苏格兰导演,电影全程亦是以英语来去进行,带有浓浓的… | 继续阅读
以戏为引:「二二八事件」70周年杂感
《跨时》按:本文首发于电影语言,经作者授权编辑转载。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0周年。 1947年2月27日黄昏,国民党专卖局人员在台北街头查缉走私香烟,烟贩林江迈走避不及,货款被充公,更被打伤。此事成… | 继续阅读
关于《I, Daniel Blake》 一部社会现实主义的佳作,及其侷限
1「紧缩时代」英国底层的众生相 英国「进步电影圈」的代表人物肯·洛区(Ken Loach。港译坚·卢治)在2016年戛纳影展获颁金棕榈奖的作品《本人,丹尼尔·布莱克》(《I, Daniel Blake… | 继续阅读
谁的「香港精神」? 从《鸡同鸭讲》看当代「小店观」的幻象
《鸡同鸭讲》在1988年7月上映,是当年暑期最卖座的电影,由高志森执导,许冠文、许冠英及张艾嘉主演。许冠文在戏里面饰演的老许,是一家烧鸭店的老板,为人缩骨小气、对员工刻薄。 烧鸭店生意很好、远近驰名,… | 继续阅读
最起码的「近代」 《风起》观后感
虽然电影并未结束在欢笑声中,我却是在从未停止的笑声中看完这部电影的。 宫崎骏的《风起》(风立ちぬ)还没上映就已造成轰动。一方面,宫崎宣称这是他告别长篇动画的最后作品;另一方面,宫崎同一时间发表的反对修… | 继续阅读
现实不须神话 纪录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
一位美国的天才摇滚乐唱作歌手,在国内推出唱片逾廿多年几近完全无人问津,却不知道自己的唱片在地方彼端的南非早已一炮而红,受欢迎的程度可比披头四,他书写基层生活的歌曲和独特的风格更成为推动反种族隔离运动的… | 继续阅读
黑雾中的挣扎与纠缠 《日本的夜与雾》的历史政治背景及其问题意识 〖下〗
编按:文章的上半部分刊登在《跨时》革新号第一期:黑雾中的挣扎与纠缠—《日本的夜与雾》的历史政治背景及其问题意识(上) 〈赵平复〉 学生武装斗争的终结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德田球一在北京病死;195… | 继续阅读
黑雾中的挣扎与纠缠 《日本的夜与雾》的历史政治背景及其问题意识〖上〗
引论:《日本的夜与雾》在大岛渚作品中的特殊意义 日本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大岛渚在2013年1月15日逝世,享年80岁。 大岛的电影作品,可以粗略地以一九六零年代中为分水岭,分为注目在阶级问题和革命运动经…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