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許志安事件」
黎珊華
2015年12月5日
我覺得,崔健根本就不是在評論許志安的表現,而是以自己的幻想為標準,指人家的選擇不符合他理想中的現代香港歌曲代表。崔健自己不接受港式流行歌就是香港主流,不願意面對香港現時的排中情緒,將滿腦子理想化、不現實的幻想寄託在一個以唱港式情歌作職業的歌手身上,他的評論不僅讓觀眾聽得一頭霧水,對歌手也不公平。
參與這類歌唱比賽,選歌真的會有很深層的「寓意」嗎?要繼續留低不就是要得到多數人,也是聽主流歌的人的認同嗎?更何況同是評判的林憶蓮,本身也是以唱主流情歌成名的歌手,「唱得好聽、能感動人」就是成功,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你還祈求她能說出什麼「寓意」?
情歌能夠是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樂壇主流,主因是「愛情」能將現實模糊,將社會現實、生活壓迫的因由全部消失掉,「情歌」所塑造的大同世界二話不說就能引起聽者的共鳴,最好販賣、最不用深究。這個當然不是值得高興的現象,但將不滿訴諸職業歌者,這不僅是對象錯了,而且根本不知問題所在。
我大概能理解崔健的期望,他當然希望聽到商業情歌以外的東西,希望聽到香港人反對大陸當局,而不是反中(大概就是他所說的「亂七八糟的報導」以外的東西),但這樣的理想,是建基於個人幻想還是在事實之上?
崔健或許和不少自認反建制的藝者一樣,將反建制的行為等同進步;但他似乎不了解的是,反叛的行為不一定進步,更取決於其主導思想——反對的是什麼、要建構的又是什麼。
真想問崔健,跟港式情歌風格無異的《撐起雨傘》,是「本世紀」的一股清流,還是另一種販賣「不用深究」的港式情歌?
關於崔健們的幻想
趙平復
2015年12月5日
對於崔健「批評」許志安所引起的「爭議」,我唯一的感想是:崔健的一類人,其實真的會願意去「傾聽」,那些廣泛代表了香港當代青少年對於大陸的心聲的那種「21世紀」的廣東歌曲嗎?
比方說,《核突支那Style》(在YouTube上點閱一萬次以上的視頻,約共有328萬餘次點閱),《蝗蟲天下》(228萬餘次點閱)?
作為參考,比較「政治正確」的《撐起雨傘》,共有約247萬餘次點閱。
崔健一類人真的不能夠說,只有《撐起雨傘》才有「代表香港」的資格吧?
認真的去追究的話,其實也是不可能將這些「政治不正確」和「政治正確」的民粹歌曲置於對立的位置的——用「政治正確」所表達的貌似文雅的歌詞的背後,恰好就是「政治不正確」所表露的恐懼與憎恨。
也正正因為「政治不正確」的恐懼與憎恨所呈現出來的大陸和大陸人,被描繪為「共產暴政」的結果,所以才會有堅決反共反中的「反國教運動」。
崔健被大量鬼打牆的香港網民攻擊為「大中華主義者」、「打壓廣東話」,乃至是某一種「共產黨」,恰好就說明了崔健的一類大陸自由派(當然包括「左翼」,甚至「毛派」),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的傻子的窘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