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跨時》

【一切安好】Abensour筆下的馬克思 (一)

 文/劉況

馬克思在1843年的《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中說「民主是所有國家構成的本質‧‧‧‧‧‧人不為了法律而存在,反而是法律為了人而存在。它[按:民主]是人類的存在本身,」 (So ist die Demokratie das Wesen aller Staatsverfassung… Der Mensch ist nicht des Gesetzes, sondern das Gesetz ist des Menschen wegen da, es ist menschliches Dasein, während in den andern der Mensch das gesetzliche Dasein ist.)

法國哲學家Miguel Abensour在1997年出版的《反國家的民主:馬克思與馬基維利的時刻》(La démocratie contre l’État: Marx et le moment machiavélien),2001年出版英譯本 Democracy against the state: Marx and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他最著名的工作,就是他主編的對政治的批判(Critique de la politique)叢書,由Payot出版社出版,內容廣泛,由Fichte於1793年出版的反思法國大革命的著作,到近三十年Jacques Taminiaux和Étienne Tassin這兩位法語界最重要的Hannah Arendt研究者的哲學著作。

Abensour最著名的著作,要數他書寫烏托邦(Utopie)的一系列著作,闡明左翼思想。《反國家的民主:馬克思與馬基維利的時刻》可以說是重新詮釋馬克思早期跟晚期論民主的意涵,跟後海德格的當代政治哲學的傳統展開對話:一方面是Merleau-Ponty於1955年出版的《辯證的冒險》(Les Aventures De la Dialectique),其學生Claude Lefort 於1972年出版論馬基維利的Le Travail de l’œuvre, Machiavel(英譯本為Machiavelli in the Making),另一方面是Hannah Arendt 於1958年出版的The Human Condition,Jacques Rancière於1995年出版的La mésentente (英譯為Disagreement: Politics and Philosophy)。這個當代政治哲學傳統,除了Arendt一人之外,基本上是法國的,其實1961年The Human Condition的法譯本以Condition de l’homme moderne出版後,已經引起哲學界注意,1983年再版時加入了Paul Ricoeur的導言,可見此書之份量。

這本著作就是要檢討馬克思早期(1843-1844)年區分政治和社會的主張,並提出革命的目標在於重新結合兩者,同時超越國家(Aufhebung des Staates),由此達至真正的民主。未來幾週將逐步介紹他的想法。

註:為免誤解,先在此澄清國家(State, État)不等如政府(goverment),主張超越國家,不等如簡單地取消政府。這個論旨日後將逐步說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