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立场、方法和纲领 马克思主义评论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工人脱离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形成有独立政治意识和组织的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这种独立的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提高工资待… | 继续阅读
「反送中」运动的逻辑、趋向和性质
宣传与实际的矛盾 「反送中」运动的最终理据,是对中共政权及其司法制度的强烈不信任和恐惧。 然而,「反送中」运动领袖对特区政府提出的《逃犯条例》修订方案的完全否定,除了贩卖恐惧之外,实际上已经直接地指向… | 继续阅读
从六四看五四,再从五四看六四 我的思想转变的若干片段
一:六四 在我成长的经历里面,我最早接触的现代中国重大事件,是八九年的那场运动。那时候虽然年轻,但已渐对社会感到不满。有意识想要改变社会,渴望能实现公平正义。带着这些简单朴素的理念,在左翼思想缺席、泛… | 继续阅读
五四精神的回归、继承和超越 劳苦大众应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共日前高调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大会上讲话,指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颂扬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强调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勉励年青人要坚持马克思… | 继续阅读
齐泽克是怎么样的「激进左翼」? 从所谓世纪辩论谈起
卢惠民: 在评论齐泽克在所谓世纪辩论中代表「马克思主义」的资格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他此前的若干言行: 2010年,齐泽克评论某罗姆人家族在斯洛文尼亚被法西斯份子和警察打杀和驱逐的事件,指这些罗姆人整… | 继续阅读
世新案反映的深层意识问题 社会改良运动的侷限
台湾世新大学在今年1月2日的校务会议表决,2020年停止旗下的社会发展研究所(简称社发所)招生。校方指该所招生不足、休学退学率高、毕业率低,因而决定停招;反对者则认为校方不合程序,没有跟… | 继续阅读
对西方主义观的一些思考
卢荻八月份在香港《明报》发表的《河殇已矣,公知不死》一文反思在1988年风靡中国大陆的电视纪录片《河殇》,到今天即使没有再被提及,但《河殇》所代表的对西方世界「蔚蓝色海洋文明」的崇拜──超历史、偏离现… | 继续阅读
什么人会将苏联和纳粹划上等号? 略说纳粹德国的战争目的《东方总计划》(Generalplan Ost)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 《国际》早前发表评论英国电影《斯大林之死》的文章,其中关于苏联军民消灭纳粹的历史功勋及其付出的惨重代价的说法,被一些右派网民留言质疑。 他们说,苏联…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