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國際》反送中評論集
  • 《國際》發刊詞
  • 《跨時》編輯委員會:我們對於「佔領中環」的基本立場
  • Authors
  • 作者列表
  • 文章分類
  • 文章月曆
  • 瀏覽文章

《國際》

  • 《國際》發刊詞
  • 瀏覽文章
    • 文章分類
      • 編輯委員會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國際政治
      • 中國革命
      • 大陸問題
      • 工運問題
      • 港台民粹運動
      • 2019年反送中
      • 2014年佔領中環
      • 2014年反服貿
      • 2013年碼頭工潮
      • 轉載
      • 報導文學
      • 翻譯
      • 性別
      • 文化評論
      • 書評
      • 影評
      • 創作
      • 詩歌
      • 遊記
      • 死刑爭議
      • 舊《跨時》
    • 作者列表
  • 專題
    • 2019年反送中
    • 2014年佔領中環
    • 2014年反服貿
    • 2013年碼頭工潮
  • 搜尋
  • 繁簡轉換

分類: 舊《跨時》

文化評論 舊《跨時》

林書揚略傳—藍博洲

台灣左翼的老戰士林書揚先生,10月11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林書揚繼承台灣日據時期的左翼愛國傳統,一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並戮力於促進中國統一,雖飽經磨難,仍不改其志,體現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對抗壓迫的鏡頭——Chris Marker與「自下而上」的工人電影

文/毛淳宇 只要貧窮尚存,你就不算有錢 只要憂愁尚存,你就不算快樂 只要監獄尚存,你就不算自由 這幾句旁白來自Chris Marker於63年的《美好的五月》(Le joli mai)。電影中,Mar…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批判地理學與Neil Smith

(English See Below) 作者︰陳寧 由空間理論學者列斐伏爾提出的“城市權利”的觀念也許曾經豐富了我們對城市規劃的想像。但是我們可有發現,這個觀念在經過不斷的,盲目的重複以後,已經變成了…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❼ 萬人簇擁以外的一種思考

文:石七刀 學民思潮(下稱學民)成立以來,發動了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教科)的運動,泛民媒體亦大力宣傳。直至近日,學民更主辦了「埋單計數‧撤回課程‧佔領政總」的行動,把運動的聲勢推至另一個高峰。全…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❻ 追求維持現狀的運動,進步在哪? 記一記反國民教育運動和911事件

文:毛淳宇 遲遲才有心情歸納對反國民教育運動的一些想法。姑勿論是動員了十多萬的人聚集,佔領運動早就種下了落得如此下場的根,我認為沒甚麼值得失望。很多人會認為,單論其躁動和凝聚力,此場運動已顯示出其進步…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❺ 關於是次反國教運動的小感想

文:黃天祐 社運的老問題 分享一點剛才在政總的感受,希望這是我就這次運動的最後一次回應,真的沒有太大精力花費在這邊。在剛才的Facebook Status 中我用了「被遺下的人」來形容正在自發留守政總…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❹ Breaking With Narcissus: A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ussion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Occupation

by Nin Chan To be honest, I can’t get down with any of this. For me, and I must admit that I o…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❸ 源於恐懼的妥協

文:彭礪青 這些日子都在臉書上看過不少關於反國教運動的討論,自己也加入不少回應,或與人討論,思考這場運動最終在9月8日晚上被迫撤離的命運。坦白說,宣佈撤出政總的時候,組織者變相承認了運動所發揮的作用已…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❷ 我城所需要的「世情教育」- Maquilapolis

(第十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選評) 文:李維怡 最近全城熱點,莫過於反國民教育運動。如果筆者沒有理解錯誤,也就是一種反洗腦運動。 雖然筆者也反對這個意圖可恥的新學科,不過,如果談到洗腦,則恐怕絕不只國民…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❶ 學民的啟示-香港人的犬儒與道德主義

文:李達寧 以往常常說香港人犬儒。面對社會政治問題,喜歡指指點點,但總擺出一副事不干己的態度。再不然就索性完全冷感,不談政治。你硬要跟他說的話,可能會勃然大怒,朋友也做不成。這似乎表示香港人的確是不問… |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文章導覽

較舊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國際》反送中評論集
  • 《國際》發刊詞
  • 《跨時》編輯委員會:我們對於「佔領中環」的基本立場
  • Authors
  • 作者列表
  • 文章分類
  • 文章月曆
  • 瀏覽文章
© 2023 年 - 《國際》 – 本站採用 ZThemes Studio 所設計的 Kokoro 佈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