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殖时期、回归前后阶级斗争的转化 梁富华以普通工厂工人的身分参加工联会,历任工联会权益中心主任、劳工界立法会议员,在退休前累积了近四十年的经验,见证了回归前后香港工运的发展和变迁。此书的多数篇幅(十二… | 继续阅读
书评
时代的变革与停滞 《震撼世界的十天》概要笔记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工人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开启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亲身经历了这场革命,并根据当时的经历和见闻写成了一本丰富的报导著作《… | 继续阅读
「不合时宜的」陈映真文学
《跨时》按:本文首发于《苦劳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我们为之加上了配图。 陈映真先生的文学,不只是台湾文学的瑰宝,也是全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优秀代表。随着新自由主义的退潮,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化,极右反共… | 继续阅读
救赎的历史,历史的救赎 代序《幌马车之歌》
《跨时》按:本文首发于大陆《保马》,经作者授权转载。我们为之加上了插图。 我们认为,赵刚在此文中对自诩「新左」的「洋左」的批判,在香港同样有效。拒绝对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的中国共产… | 继续阅读
如何重访左翼历史? 阅读《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
台湾的左翼运动与共产党人,如同世界上多数地方一样,都有着值得纪录的悲壮历史。在上世纪的二十、三十年代间,台湾左翼受到日本殖民政权的高度镇压,至四十、五十年代,则再受国民党法西斯政权的全面排除,留下许多… | 继续阅读
海洋上的解放曙光:读《蟹工船》
「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和生活状… | 继续阅读
安那奇的群像:《Anarchist Portrait》书评
《Anarchist Portraits》是一本人物传记,它记载了19到20世纪在俄罗斯、美国、西欧到巴西和澳洲等地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的事蹟,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作者Paul Arvich(1931年…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