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 書評

速記蕭紅《生死場》

蕭紅本人設計的《生死場》封面。以「奴隸社」名義出版的《奴隸叢書》之一,在1935年出版。 創立「奴隸社」的魯迅,有這樣的解說:『這奴隸,是受壓迫者,用來做叢書名,是表示了奴隸的反抗。所以,統治者和「正人君子」們,一看到這類字樣就深痛惡絕,非禁止不可的。』
蕭紅本人設計的《生死場》封面。以「奴隸社」名義出版的《奴隸叢書》之一,在1935年出版。
創立「奴隸社」的魯迅,有這樣的解說:『這奴隸,是受壓迫者,用來做叢書名,是表示了奴隸的反抗。所以,統治者和「正人君子」們,一看到這類字樣就深痛惡絕,非禁止不可的。』

 

讀完蕭紅的《生死場》,讀畢以後有種難以平息、亦難以翻過去讀下一篇的沉重感,或是覺得很想寫點什麼,這大概是蕭紅文字的力量,如同卷首的《棄兒》,同樣讀完後無法立刻翻去下一篇,中長篇的《生死場》,處理著更宏大的題材,亦因篇幅較長而寫得更加詳盡,令人更覺沉鬱。

如魯迅所言,這是一篇關於生死、掙扎的小說,從小小的農村,到女性、階級,乃至國家命運,故事裡每人不同的感受,態度和結果,又經歷了各種取捨,蕭紅將小說中描寫哈爾濱小村落中的大小事項寫得極為精彩,好比為書中人物——為小村落作傳。

小說中的生、死、又死不去,以及各種人事想法,如二里半不忍殺死老山羊、王婆將自身命運與待宰的老馬扣連、趙三組織鐮刀會欲起義,失敗後一厥不振、金枝想出家,尼姑庵卻早已荒廢,直到最後二里半下定決心投靠革命軍抗日⋯⋯個人、性別、階級、國家的絕望與希望,同樣是《生死場》的主題。

蕭紅在作品中將現實的惡劣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來,卻同時提醒讀者尚有一絲希望、昂揚以及尊嚴,再借魯迅於序中的說話:蕭紅會給讀者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小說的覆蓋範圍,早已超出了哈爾濱的角落,而展現了抗戰及之前一段時間裡不少中國人面對的命題以及其心境與選擇。我一直認為自己難以感受到艱苦歲月以及戰爭到底所謂何事,《生死場》不直接寫戰爭,卻教我體會到戰爭,更讓人彷彿置身於艱難的時代中。適逢昨天蘆溝橋事變周年,僅以拙文作為記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