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民粹運動 工運問題

「左翼」「國家主義」的歧路

《跨時》按:本文首發於作者個人臉書,經作者授權轉載。我們為其加上了配圖。

1995年至2012年間,德國相對於歐洲其它主要國家的單位勞動力成本。
1995年至2012年間,德國相對於歐洲其它主要國家的單位勞動力成本。

對近日台灣發生的事情,有一些想法:

一,港台「左翼」往往有一種說法:反對港獨和台獨,就是「國家主義」,意即直接或間接依附大陸現政權,並因此「違背」了「反對一切國家政權」的「左翼原則」。但其實,「左翼」們自己就是最徹底的「國家主義者」,他們主張「自己的」國家要為他們服務,並承認或要求「自己的」國家和國際強權保存或建立實質的附庸關係——他們「反國家」的對象,只限於大陸現政權。

二,港台「左翼」運動的一個核心訴求,就是要求「自己的」資產階級及其政權實現「本土優先」政策:要求老闆不要對外投資、減少本土就業;要求政府限制外來投資、保障本土產業;要求政府接管破產企業、讓工人成為政府的雇員;要求政府向資本徵稅施實行社會福利;要求政府「人道」處理犯罪——即要求資本家的政府解決天底下的所有問題,為資本造成的所有問題埋單。這種名乎其實的「國家主義」的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支持警察「組織工會」。

三,這種「左翼」的「國家主義」政治,並不只是港台的現象,而是脫離階級政治和社會主義展望的所有「左翼」黨派的共同訴求。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民粹政治。它將資本主義造成的問題,說成是「出賣本土」的當權派所造成的問題,發動群眾促使政黨輪替,讓「本土勢力」上台。這種運動所造成的犧牲,只能為政客累積政治資本,而無助勞苦大眾了解資本主義的真相和解藥。而且,這種運動的承諾與其實際作用之間的巨大落差,往往造成群眾的進一步犬儒和反動——號稱「左翼」所領導的民粹運動,往往就是「本土」反動運動的起源和基礎。

四,「左翼」民粹主義針對工運的一個核心論述,就是「本土」的勞資雙方,應該在政府的「積極」介入和調停之下,實現同時確保本土就業和維持本土產業對外競爭力的「雙贏方案」。這種階級合作訴求的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減薪也無所謂,只要產業留在本土就行」——被「左翼」奉為「勞動法天國」的德國,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就通過社會民主黨及其傘下的工會實現了這種樂園,為歐元區當下的深重社會危機提供了一條主要的導火索。

將本土保護主義(即本土勞資共榮論)等同為「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進而將這種政治等同為「反資本主義」的「左翼」,就是這樣的在實際上促進了「Race to the Bottom」。 只不過,資本必然追逐利潤,港台「左翼」民粹主義的勞資共榮「理想」,已經不可能通過針對大陸而得到「實現」——除非港台的工資下降到孟加拉和緬甸的水平(須知道,原本遷往大陸的代工資本也「移民」了),否則,無論「左翼」再怎樣行為藝術也好,也是不能讓產業「留在本土」的。

五,每當資本家的政府及其鎮壓機關理所當然地宣布資本主義無罪、資本家牟利合法,鎮壓勞工抗議,就是「左翼」民粹主義破產之時。檢討路線的成敗利鈍,探究國際工人階級的覺醒和鬥爭的道路,也就成為了所有真誠的站在勞苦大眾的立場上的人們的任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