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佔領中環

佔領中環評論 為什麼我不參與佔中

作為佔領中環運動的前奏,由學聯發起的全港大專生罷課運動將會在今天正式開始,罷課的其中一個源由,就是抗議由人大常委會所提出的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政府方案並不符合「國際標準」,並以能夠公民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準則為「真普選」的標準。在複雜的包裝之下,所迎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泛民主派一直所說的普選行政長官的辦法並不符合國際標準,但是不是只要不符合國際標準就意味著方案不能夠通過;而且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個國際標準,到底是由誰來劃分的「標準」?

作為這次政改方案中,爭議最大的一環──亦即泛民主派要求能夠公民提名特首的候選人,然而在西方不同的國家,因應不同的情況,選舉制度也會有不同,譬如說在英國就沒有所謂的公民提名這回事。公民提名最核心的一個重點,就是能夠藉此讓泛民主派裡的激進人士能夠入閘,這樣的話就能夠選出一個反體制(反共反中)的特首。人大常委會一直提出的,要求候選人要得到過半數提名委員會的支持,背後的目前就是為了防範有這種情況出現。簡單一點去說,要求公民提名,就是為了確保能夠選出一個像是梁國雄、或是像黃毓民之類的人的當特首。問題不是在於這些人愛不愛國、愛不愛港,而是相對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說如果他們真的當選了,就會為體制乃至於中國國家體制帶來了危機。這些政治常識,無論是港區人大、政府高官,甚至是泛民主派的龍頭大佬都十分清楚。

拋開公民提名這一點不說,這場動用泛民主派一切人力去進行的運動,他們所爭取的「普選」(是真或假在目前的狀況和語境下都不重點),到底是不是像一些人所說般,能夠改善勞苦大眾的生活、能夠爭取更多的自由?有號稱左翼的泛民團體聲稱(有趣的是,這些左翼所參與的正正就是能夠增加反共右派上台機會的運動),勞苦大眾可以透過選舉來爭取更多福利,能夠透過政府所定下的福利政策改善生活狀況。為了要工人群眾參與這場爭取「形式民主」的運動,不惜拋出「福利主義」,將勞苦大眾捆綁在一切。然而福利主義破產的例子卻是比比皆是:在國際金融海嘯風暴後,英國政府就著手削減各項福利政策,最後為資產階級和銀行埋單的,卻正正是勞苦大眾──所謂的普選,根本不會改變整個資本主義體制的運作,最後統治社會的,還是背後的金融資本和大財團,經濟命脈還是被這些階級所控制。

泛民主派一直說,在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不斷收到打壓,因此香港正在危急存亡之秋。然而在香港最多觀眾收看的無綫電視台,他們的新聞報導的內容很大的程度上都是與帝國主義的媒體如出一徹,甚至,作為香港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的香港電台,一直都有許多符合泛民觀點的節目,我想我們都不會能夠看到在英國的BBC電視台,會有任何反對(甚至是挑戰)英女皇的電視節目。於是就只能夠在沒有任何證明之下,一直渲染說中央在打壓香港新聞的言論自由,按照這些人的說法,是「因為恐懼,所以合理」。還有一說指中共一直對香港的泛民主派進行政治打壓,我想更早前的,泛民人士收取臺傳媒主席黎智英捐款就是一個例子,在大概十年前,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程介南因沒有申報個人利益而被判監十八個月。而在現在,一眾泛民議員聲稱只是先替自己所屬的政黨暫時收取捐款(名副其實的「袋住先」),在受到質疑或審查的情況下,他們則聲稱這是「政治打壓」。工黨主席李卓人在接受無綫電視台節目訪問的時候說,希望公眾不要被轉移視線(意指泛民議員在沒有申報的情況下接受捐款一事),而要專注而目前的政改方案。

而且對泛民議員提供資金援助的,是與美國當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的黎智英。黎智英的助手Mark Simon更曾是美國的情報人員,有部份捐款甚至是經過他而到泛民人士的手上長久以來,美國一直在世界各地提供各種的援助,扶植當地的親美政權或組織。佔領中環運動除了是為了增加反體制的泛民人士入閘的機會以外,更是為日後的顏色革命所鋪路。因此,我想無論是作為左翼,甚至是不同意香港目前,「看似」是兩個對立的政治陣營的異議者,或是對這兩個陣營存有疑惑的朋友,是不是應該謬然的參與這場運動,或至少該要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場運動到底是在爭取些什麼,而這個成果又是不是真的能夠改變些什麼,甚至是,運動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