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跨時》

【反國教特刊】❼ 萬人簇擁以外的一種思考

文:石七刀


學民思潮(下稱學民)成立以來,發動了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教科)的運動,泛民媒體亦大力宣傳。直至近日,學民更主辦了「埋單計數‧撤回課程‧佔領政總」的行動,把運動的聲勢推至另一個高峰。全城哄動的氣氛,比反高鐵運動有過之而無不及。帶動這場運動的學民,自然會成為被認同和支持的團體。

正因如此,我認為我們必須從鎂光燈和人群中稍為挪開身子,重新審視學民。因為它在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其立場和行動,不免會成為參與者的楷模,從而忽略了運動顯現的一些基本問題。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將集中討論反國教運動的一些流行說法,希望能增添一些思考資源。

綜觀學民思潮的立場,其實略嫌粗疏,有些問題並沒有好好梳理和解釋清楚。在此嘗試分開數點,逐一點出:

公民教育的迷思

首先,學民思潮反對推行教育科,是因為國教科「大篇幅提及國家發展的光明面,以及利用國民教育進行『洗腦式』政治意識灌輸」[1],而他們提出的教育想像,雖然沒有詳細論述實質內容,但由他們轉載的文章[2]可見,其實是參照西方民主國家的「公民教育」。

他們認為,「公民教育」是一個中立的教育,而能夠反省和批判國家的體制問題。例如他們設想的「公民教育」應該「反思國內當前社會問題及民主發展……六四事件、維權人士遭到拘禁、李旺陽遭『被自殺』、黑心食品、小悅悅事件等國內發生的問題」[3]而這些問題,當然就涉及體制本身。然而,「公民教育」真的是這樣嗎?

他們在上述的轉載文章,對德國的公民教育頗為稱頌[4]。在此,讓我在這裏簡略的討論一下德國 「公民教育」的宗旨和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帶出我認為他們誤解了「公民教育」的觀點。

德國聯邦政治教育局(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bpb),是德國憲法規定的對公民實行基本政治教育的機關。此機構的英譯名稱,用上”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一詞[5]。它的前身,是第二帝國在一戰末期成立的「帝國鄉土服務中心」(Die Reichszentrale für Heimatdienst/RfH ),向臣民灌輸忠君愛國的價值。

一戰後工人革命被統治階級和社民黨鎮壓以後,此機構的任務是「負責地使用公民權利」、認同共和國的自由民主價值,正如一般公民教育的宗旨。二戰結束、西德建立之後,西德政府宣稱要恢復RfH的理念,而成立了聯邦政治教育局bpb。除了發表政治教育指引和為德國近現代史作出官方的權威詮釋外,它和德國國內400多個民間團體、辦學機關有資助或合作關係,並協助軍警、政府機關、企業、學校等等,制定政治教育課程。由此可見,這種教育是十分普及的。

但這種公民教育的實質內容是什麼呢?表面上,他們宣佈要「宣揚民主價值」、培養「有責任的公民」。但實質的是,他們教的是有意識的維持現行國家體制和利益的史觀。例如一戰後RfH的具體工作,是推出大量反對凡爾賽條約和主張德意志民族權利的宣傳品,塑造和強化德國人的「民族性」。納粹上台後,部分主管官員更加入戈培爾領導的宣傳部。二戰後的bpb,則是將工人革命,同納粹黨等量齊觀,向學生宣揚德國現行的資本主義民主制。二戰前,導致納粹上台、共和崩潰的主因,正是資本家與國家共同資助納粹黨打壓工運。bpb卻說這僅僅是一個「因素」,從而抹去現行佔統治地位的資本家,以及國家政權打壓勞苦大眾的一面。換言之,就是隱惡揚善。

所謂「公民教育」,其實同樣是一種意識形態教育。因為「公民教育」本身,是國家教育公民其之於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換句話說,是國家政權的產物。由上述例子可見,德國這個模範國家所提出的「公民教育」,也是維護國家現行體制和利益的。再舉一個例,美國的公民教育,就提及「美國夢(American dream)」、「自由企業(Free enterprise)」、「小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說法——這不是在維護他們的資本主義麼?相對於歐洲人,美國人對福利、財富再分配抱有極大疑慮,難道不就是美國「公民教育」的成果嗎?

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家伏爾泰說過,「歷史只不過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的玩弄」。所謂公民教育,總會帶著當權者對歷史的詮釋,以及宣揚當下制度的合理性。所以,「公民教育」並非如學民所想般中立。問題是,這種教育又是不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對於這點,學民似乎沒有想得十分清楚。

國教科以外的洗腦教育

其實所謂「洗腦教育」(若果真的要用這個字詞),並不只是在國教科發生。其他科目,諸如宗教、歷史及經濟科,或學校以外的意識形態滲透,例如媒體輿論,其內容早已有特定的意識形態,以更不被人發現的姿態「洗腦」。但對於這個問題,學民亦沒有梳理和回答。

眾所周知,香港的學校不少都是由宗教團體開辦的。它們能自由地將自己的教義和儀式等在學校推行,並要求全體學生參與。這些內容,其實也有滲入其宗教觀念及政治觀點。例如對同性戀者的歧視。由於中小學生的知性發展未必十分成熟,在這些宗教團體教育機構上學的學生,或多或少也會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些觀點。

什麼是洗腦教育?哪些是我們應該反對的?學民似乎沒有系統性的答案。學民召集人黃之鋒,在3月3日城市大學論壇上,甚至將「政教分離」解釋為「只是政府和教會權力的分離」[6],而無視教育機關對塑造公民身份和政治立場的關鍵作用。在9月2日的城市論壇上,黃之鋒也完全迴避了現場觀眾關於教會學校推行聖經課、陳日君高調介入政治是否洗腦的提問。

立場與行動:指向問題本質的障礙

綜觀學民發表過的文宣,他們沒有對「國民教育」提出深入的分析,通常只是不斷重複「反對洗腦教育」、「反對紅色滲透」等口號。誠然,這種符合「常識」的論述,起了很顯著的動員作用,使學民的行動很快得到大量群眾的支持。但是,由這種論述掀起的運動,使深化討論難以發生。當這種粗疏和片面的思維在群眾之中傳播,問題的本質就只會繼續被模糊下去。

在梁政權推行國教科的情況下,學民做了不少工作去推動這場運動,其認真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僅在今年,它辦了五區街站、狙擊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發動遊行、絕食和佔領集會,得到泛民媒體大力宣傳,引起社會關注。然而,這種泛民互相宣傳的現象,如上所述,只會使指向問題本質的討論,在這場運動中更難發生。

結語:困在假對立還是打破框框?

思想操控固然是要反對的,但反對的內容,不能僅限此科,而是要對社會的思想操控進行根本性的批判。其實學民思潮的意識形態,也走不出建制(代表親中共官僚的意識形態)與泛民(代表西方民主國家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問題是,在這個對立中站邊,是否真的能打破廣大學生被思想控制的枷鎖?這需要大家三思。

[1] 學民思潮:《立場聲明:撤回國民教育科 只可推展國情教育 不要官方定義國民教育》
[2] 《其他國家只有公民教育,而沒有國民教育》:http://www.facebook.com/Scholarism/posts/458227430876335
[3] 同註[1]
[4] 同註[2]
[5] 德國聯邦政治局有關公民教育的英譯網站http://www.bpb.de/die-bpb/51236/the-federal-agency-for-civic-education
[6] 《國民身分大作戰──身分認同@公民教育》論壇錄影:http://inpressbks.wordpress.com/2012/08/17/001-9/

(本文原載於《中大學生報》2012年9月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