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跨時》

【一切安好】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文/ 劉況

一如往常,星期六日在家中備課,即使學期只剩下幾星期,也不敢鬆懈。我幻想,假如自己是大學生,大概會支持罷課,抗議政治力量對新聞自由和選舉自由的侵犯。今天,作為教育工作者,難以忘記韋伯1919年的文章〈學術作為一種志業〉(Wissenschaft as Beruf),談到老師不應傳遞政治立場予學生,當中有一句印象尤深: … weil der Prophet und der Demagoge nicht auf das Katheder eines Hörsaals gehören. (… because the prophet and the demogogue do not belong to the lectern of the lecture theatre.)。這不是因為害怕被老闆對付,而是出於有教無類的理念,不管學生認同任何黨派,都不應因此而受到學術理據以外的因素,影響其學業成績或升學的機會。

然而,走出學校,我無法忍受社會不公正的狀況,應該說,我無法相信那些自由主義的論述,更無法接納香港核心價值的謊言。他們自稱追求自由和法治,但是卻無法說明法律制度的不公正,judicial subjects不僅不平等,更阻礙人們對社會上長期存在的alienation, disrespect和social segregation的承認。若現代自由主義哲學追求樹立equality of judicial and political subjects,則要超越自由主義就必須強調de-subjectivation(去主體化),不再把政治理想寄託於法治之上,要超越選舉為選擇壞中最好的東西,更要把解放的教育在所有基層民眾的生活裡紥根,發掘法律主體所埋藏的不平等。因此,我投白票,不是因為我相信選舉賢能,而是我要令候選人知道,選舉的意義不在於授權候選人,反而是候選人必須回應他們的選民,那一張張白票是跟他們從沒照面的他者,命令他們下台。

在〈【一切安好】學術作為一種志業〉中有 1 則留言

  1. 「他們自稱追求自由和法治,但是卻無法說明法律制度的不公正」, 佢地追求法治同自由, 就梗係唔會睇到或說明法律制度的不公正; 又或者覺得此不公正為諸不公正中之公正所在者

發佈回覆給「」的留言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