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跨時》

【一切安好】 戲棚

文/ 楊偉銓

少時,家中對外的一塊空地,每年天后誕例必架起一個樓高約三、四層的戲棚,即使身處家中,鑼鼓聲亦響徹長夜。

每一年,演戲班子有所不同;但頭一天下午的活 動,定必是花炮遊街。從三聖海邊出發,每個充滿佈置、大小不一的花炮被十多名大漢抬著,沿著馬路,步至戲棚外並列整齊放置。棚外有著各式各樣的檔攤,於眾 貨品中印象最深者,還是從遠處傳來飄香、引人垂涎欲滴之烤魷魚;中場休息時間,縱價錢非廉,仍門庭若市。大戲門票與現代戲院價格相若,但我多年來看戲也從 沒付過一毛,何解呢?只因同學家長們,數個人買了門票,各人輪流使用。如場次有空餘座位,中場休息完結時,職員亦會定額放行,讓無票人士進場。假若遇到正 場時,全棚滿座,當時身材矮小的我,就只能在棚旁站在竹上竊看。

少時只把看戲當作湊湊熱鬧、對粵劇之興趣實當有限。後來年紀漸長,從家母與其師奶網絡中得 知,原來做大戲每年都蝕本不少;籌辦者為一群水上人,因長期虧損,近年間歇上演。

最近報紙上有傳新光戲院可能結業,後幸得有心人支助,得以維持;而香港藝術節上演粵劇《搜書院》,從未在室內觀看粵劇的我,懷著好奇一試的心態嘗試一看……

發佈留言